“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解开了我们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HPV感染工作上的困惑,也学习到了兄弟省份院校的实践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回去以后可以更加有信心开展工作了。”
“刚报名的时候,以为‘来了就好’,听完全程培训内容才发现,这是让我们‘回去更好’。”
培训班结束后,来自黑龙江省和辽宁省高校的校医这样感慨。
6月18日,“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及综合干预项目”暨“高校预防性传播疾病教育促进行动”培训班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来自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的60所高校校医院/卫生所/医务室的校医代表和三省艾协以及疾控中心代表共90多人参加了培训。
“该系列培训班结合新时代综合干预项目,聚焦艾滋病、人乳头瘤病毒等在内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的疾病的联防联控,对高校校医开展针对性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学生艾滋病综合干预的策略与方法,提高性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与有效性。”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新伦说道。她还表示,希望本次培训能够让大家真正学有所获,为新生入学后的健康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筑牢学生健康的第一道防控屏障。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到会致辞。他表示,多年来,省艾协充分发挥全省专业社会组织的优势,紧紧围绕性病艾滋病等相关疾病防治开展工作,均取得了预期效果。特别是“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在省内六所学校的落地,加强了卫生、教育、共青团等部门以及高校之间的协作,形成校园防艾的合力和全省高校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强化综合干预认识和能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韩孟杰线上授课。他以国内外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形势为切入点,着重关注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他从国家防控规划与策略的制定、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学校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学生健康责任意识的培育等多个维度,条理清晰地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明确的规范要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周楚副研究员用青年学生艾滋病危险行为特征、疫情态势以及互联网搜索现况三组调查数据,引出“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好青年学生防艾工作”,激发参会老师的思考。她详细介绍了青年学生艾滋病综合干预策略与措施,强调不仅要向学生科普防艾知识,更要给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检测、暴露后预防服务的获取方式和途径。
中艾协项目二部主任曲美霞着重介绍了围绕“美好青春我做主”这一主题所开展的各具特色的校园预防艾滋病教育及综合干预项目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分享了中艾协针对青年学生开发的多样化的宣传材料以及获取的途径。
提高性传播疾病认知和知识水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吉林医院院长林杨详细介绍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种类、传播方式、易感人群、健康危害、疫苗预防等知识点。她还强调了疫苗接种对适龄人群的重要防护作用,鼓励适龄人群应科学理解、积极接种。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尹波副主任医师以“性传播疾病综合防治为题”,介绍了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淋病、沙眼衣原体和生殖器疱疹等性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结合真实案例帮助校医掌握基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示如遇到无法判断的情况,要及时转介至定点医院治疗。
掌握性健康教育的方法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焦锋教授结合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经历,深入剖析了健康传播常见的问题,教授参与性健康传播的方法,提示各位校医老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要从学生立场出发,接地气、有共情、要适度。
吉林外国语大学校医院于淑艳主任医师立足学校开展的宣传活动,介绍了校医在校园性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强调校医在整合资源、做好校内协同与校外联动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次培训报告环节由中艾协项目二部主任曲美霞和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范吉祥共同主持。
培训期间,参会老师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记录“干货”满满的知识点。培训效果前后评估结果显示培训后及格率达到了92.86%,更是有13人达到了满分。就像前面两位校医老师讲的,大家对本场培训的内容和要点已基本掌握,希望在之后的校园性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谢爱心企业默沙东(中国)、吉利德公司、百雀羚公司对高校预防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