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布拖行,一生布拖情。”这句话深深刻在了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迅的心坎里。2025年2月14日,他响应号召,跨越千山万水,奔赴凉山州布拖县,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凉山州重点县“三线”对口技术支援项目的支持下,开启为期半年的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支援。作为上海对口技术支援四川凉山布拖县驻点工作队队长,挂职布拖县疾控中心副主任。短短数月中,他以专业为犁,以真心为种,深耕这片需要健康守护的土地,不仅留下了看得见的工作实绩,更与布拖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缘。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数据绘制蓝图
初抵布拖,王迅便深知,唯有深入一线,才能摸清症结。他的足迹遍布布拖县各个乡镇,与村医、患者“拉家常”“掏心窝”,一笔一划记录下结核病等疾病防治的痛点、堵点。“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这份沉甸甸的调研笔记,成为他精准施策的基石。
为贯彻落实国家最新规划要求,他根据布拖实际,牵头编制并推动印发了《布拖县结核病防控技术方案》,建立起“病例发现-规范诊疗-人群筛查-学校防控”的全链条工作规范。这份凝结了上海智慧和布拖实践的文件落地生根,成效立竿见影——布拖县肺结核报告病例追踪无结果率从27%降至9%,防治链条的“断点”被有效弥合。每1个百分点的下降,都是他对布拖百姓健康承诺的回响。
他还参与撰写了《布拖县2020-202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报告》、《布拖县基层艾防工作手册》等文件,为当地防治工作描绘了清晰的路径图。
作为驻点工作队长,他时刻发挥党员“领头雁”作用,紧密联系上海后援单位和布拖县“三线”机构,精准对接需求与资源,积极协调捐赠了3000份梅毒快速检测试剂和一批结核百千万志愿者宣传物资。针对当地儿童结核病、孕妇结核病诊疗能力相对薄弱问题,他积极联系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专家提供远程授课。
用匠心提速服务
用数据精准赋能
通过深入研究布拖县结核病流行特征,他指导布拖县结核工作人员完成《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肺结核发病的SARIMA模型建立及预测》论文,为未来疫情预警和资源投放提供了科学“瞭望塔”, 该论文现被第三届之江红丝带暨长三角艾滋病性病学术大会收录,并作为壁报交流。
在实验室一线,他积极推动县人民医院开展便捷的分子诊断技术,成功将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报告周期从2个月缩短至2天。他仔细“把脉”结核门诊运行中的症结,积极梳理分析,助力门诊规范化运行。
守护校园健康
筑牢未来防线
孩子是布拖的希望和未来,校园健康是王迅心中的重中之重。每当有学校结核病疫情发生时,他总是亲自赶赴现场指导,科学、高效地制定处置策略,并编制《布拖县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意见书》明确各方防控责任。
他深知“授人以渔”重于“授人以鱼”,化身传播健康知识的“使者”,通过深入浅出、生动实用的知识讲座和“面对面、手把手”的实操培训,为当地基层医务人员和学生带去了结核病核心防治知识与技能,在彝乡播下健康的种子。他常说,“能为布拖的孩子做点事,心里踏实。”
索玛花开又花谢,短暂支援期即将结束,但王迅的心早已与布拖山水相连。“一次布拖行,一生布拖情。” 他留下的,不止是防治体系的完善、防控能力的提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上海情谊。他留下的是对这片土地健康福祉永不褪色的牵挂和祝福。这份情,将如大凉山的索玛花,年年绽放,在推动布拖迈向健康未来的道路上,永不凋零。山海情长,健康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