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以下简称“中艾协”)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召开“创新医防融合 深化三医协同——推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来自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的疾控、医疗、医保专家,以及河南省郑州、驻马店、周口、南阳、信阳、许昌等市疾控中心的分管主任和科室负责人齐聚一堂,通过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谋划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高质量发展。
中艾协郝阳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曾率先启动我国抗病毒治疗试点,从当年缺医少药、患者陷入绝望无助的困境,到如今构建起“免费+医保+自费”多层次药物保障体系,这一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更凝聚着疾控、医疗、医保系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他指出,当前艾滋病防治已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追求好不好”,深化“三医协同”、推进“医防融合”是实现艾滋病治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河南省疾控局刘心想副局长在致辞中表示,河南省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战场”,最早探索出“送药到手、看服到口”等治疗管理模式,构建了“机制+三大体系”的防治格局。目前全省艾滋病发现率、治疗率、病毒抑制率持续提升,但仍面临感染人群多元化、防治需求从“保生命”向“保质量”的挑战。此次会议在河南召开,为当地学习先进经验、破解防治难题提供了宝贵契机。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吕繁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已初步构建医防协同机制,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病毒抑制比例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需进一步解决患者流动、耐药、共病管理等问题,以创新机制推动防治效能提升,以改革之志、创新之举、务实之风,共同开创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会议开幕环节由中艾协王新伦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
在学术报告环节,专家们围绕抗病毒治疗核心问题分享了高质量研究成果与实践策略,为参会者带来一场专业知识的盛宴。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刘中夫副理事长主持了学术报告环节。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治疗室赵燕主任系统梳理了我国抗病毒治疗20余年发展的脉络与成果,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抗病毒治疗体系,维护着感染者的健康权益。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一科赵清霞主任聚焦国内外抗艾药物研发进展,介绍了从“鸡尾酒疗法”到整合酶抑制剂、长效制剂的进展。我国抗艾药物正在与国际接轨,国产创新药相继上市并纳入医保,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北京协和医学院熊先军教授回顾了我国艾滋病治疗医保政策变迁,从2004年艾滋病药物纳入医保“补漏”,到2020年建立新药谈判准入机制,如今创新药上市一年半内即可纳入医保,大幅减轻患者治疗负担。驻马店市疾控中心崔海燕副主任介绍了驻马店防控工作的历史进程,从开启抗病毒治疗初期的问题到现在取得的成效,驻马店防治成果和经验,也是整体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会议设置三场圆桌讨论,分别由河南省疾控中心张国龙所长与江苏省疾控局方干处长,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刘玉芬副主任与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黄春会长,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汤后林研究员与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协会李自钊会长主持。
来自河南、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疾控、医疗、医保部门的专家,社会组织与感染者代表围绕“创新医防融合 医防协同 探索艾防新模式”“深化‘三医’协同治理与发展,助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高质量发展”“社会共治 终结艾滋 共享健康”等话题深入交流、讨论,各地典型经验与创新做法引发广泛共鸣。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徐鹏副主任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率先把“三医协同、医防融合”这一制度性前沿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带来的新观点、新经验值得慢慢消化吸收,并期待后续持续、系列的深入讨论。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召开,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向“综合协同防控”转型的生动实践。
参会者纷纷表示,将把会议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深化“三医协同”与“医防融合”,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治疗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感谢吉利德(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END